将清明上河图放大100倍,发现一尴尬场景,树下睡觉小伙在干什么

日期:09-06  点击:84  属于:头条新闻

作为中国古代传世十大名画之一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不仅以精湛的画技展现出了北宋都城开封的繁华与热闹,更通过城中的各色人等,细腻地刻画出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。如果我们如画家张择端一般,仔细观察这幅千年古画,就能发现许多有趣的细节,以及背后反映的历史风貌。


一、才华横溢的绘画大师

公元960年,北宋建国,之后经历太祖、太宗两代君主的统治,国力日益强盛。太宗时期,北宋的首都开封已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。开封的繁华与富庶,以及城中的千姿百态,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灵感来源。

张择端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画家。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手工业者家庭,从小对绘画展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才华,数十年如一日地摹绘古人的名作,逐渐积累起画技。20多岁的时候,张择端来到开封城,在书院学习读书的同时,也四处游览这座大城市,饱览城中各行各业的景象。

平日里,张择端总是带着画具,一有灵感就坐下来速写,对每一个路过的行人,每一处建筑都仔细端详,并把所看到的一切生动地记载在画纸上。多年的刻苦习画,让他对人物、建筑的刻画已臻化境。这些速写对他日后创作《清明上河图》奠定了基础。


后来,张择端通过科举进入翰林院,成为一名御用画家。他的绘画造诣得到当时文人学者的赞许,更受到宋仁宗的喜爱,被授予“画院待诏”的头衔,负责为皇室创作绘画作品。

公元1085年,在北宋都城生活数十年的张择端,决定把自己对这座城市的全部所见所闻,通过一幅大型画作呈现出来。于是,《清明上河图》应运而生。

二、千人千面,栩栩如生

据统计,《清明上河图》这幅画全长约5.3米,内容极为丰富,共描绘了惊人的1695个人物,以及60多匹动物,数十处建筑,几十只船只。张择端运用他擅长的散点透视法,将开封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,生动地展现在画卷上。


让人 的是,《清明上河图》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,神态自然,彼此之间又互相关联。站在码头上的工人手持着绳索,端详着马上要靠岸的渡船;船员则目不转睛地盯着岸边,寻找可以抛锚停靠的地方。每一个人物的姿态动作,都透露出那一瞬间的心情。

更难能可贵的是,张择端根据每一个人物的衣着服饰与神态,刻画出他们不同的社会身份。穿着幞头、方领直裰的就是当时的士大夫阶层,身着朴素长衫的则是普通百姓,穿着短打和草鞋的力士打扮与富商打扮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

张择端筛选了开封城中各行各业的人物来刻画,既有儒生、野史,也有卖艺人、船家、工匠、僧侣等等。这些普通人的形象虽然只占画面很小的一部分,但却丰富了画卷的层次,使之更贴近现实生活。

最令后人惊叹的是,张择端根据每一类人物的身份,都刻画出他们专业的动作和神态。比如,画中的屠夫手持大刀分割肉块,神情专注;医生则端坐检脉,一副娴熟的样子。每一个人物都如同活生生的历史见证者,向我们展示着当时的社会生活。

三、细微处见大千世界

要在一幅画卷中刻画上千个不同身份的人物,对画家的观察力和创作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。张择端正是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,才能将开封城的千姿百态记录下来。


比如,在描绘码头这类场景时,张择端对工人们的姿势动作刻画得极为精细。船夫手持长竹竿在船头摇橹,身体前倾, FULL 在施力;一个穿着短褂的壮年男子正弯下腰用力抬起一个大麻袋,因为用力太猛,袋口的麻绳都绷直了。这些细微的动作描写,使画面栩栩如生。

再如在刻画人物神态的时候,张择端也下了一番苦工。目送渡船离岸的妇女脸上带着不舍,手中帕子攥得紧紧的;坐在小舟里的书生眉头微蹙,神色专注,似乎正在思考什么问题。种种细微表情的反映,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。

最能体现张择端功力的,就是他对人物口形的精确刻画。这使我们可以透过人物的嘴形,来推测当时的口音语气。比如说,画中牵着驴的老妪大张着口,神态夸张,似乎在大声吆喝;一位老者则嘴唇微张,面带笑意,看来正在与人说笑。这些口形刻画为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语言资料。


可以说,正是因为张择端对生活的细微之处有着精确如照相机般的记忆力,他才能在有限的画面中,还原开封城的繁华喧嚣和平民百态。

四、趣事一则,睡梦中的画中人

在这幅内容丰富的长画中,有一处细节尤其让人印象深刻。画中的一棵大树下,躺着一个衣衫不整的男子,只穿了件裤衩,正抱着一块砖,睡得打鼾声。这在古代是极不合礼法的行为,充满喜感。

这位睡梦中的少年大概是一名捡砖工人,一天劳作下来累极,找了树荫就地睡下了。张择端生动地刻画出他睡姿憨态、衣衫不整的滑稽样子,让这位路人甲忽然有了生命气息,成为画中一个有趣的亮点。


这种细节的描绘,一方面显示了张择端的绘画功力,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没有刻意渲染画面,而是如实地记录自己所见到的景象。无论是贵族士大夫,还是草根平民,在他笔下都平等对待。这种审美立场和创作态度,也成为这幅长画能够流传千年的原因之一。

五、千年名画展现历史印记

作为一幅大型历史题材的传世名作,《清明上河图》的意义非凡。它不仅展现出北宋时期都城开封的繁荣景象,更通过各个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,还原了当时的社会生活。这幅画就像一面历史的镜子,让我们看到了1084年那个时空下的人们。

如果没有《清明上河图》这样栩栩如生的画作,我们很难想象11世纪中国最鼎盛的都城是何等繁华富庶。张择端用他卓绝的绘画才能,留下了这份鲜活的历史见证。任何书面文字都难以达到他笔下那种程度的还原。


可以说,《清明上河图》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丰碑,也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。今人站在21世纪回望宋代,都会由衷感谢张择端留下这份画作,让我们得以一探千年前的风貌。一幅精美的绘画作品,随着时间的流逝,其历史价值也越发充分地展现出来了。

结语:

《清明上河图》的背后,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绘画的执著追求。他用心描绘的不仅是士大夫贵族,也是城市中的普通百姓。一幅画的传世魅力,不仅在于画工,也在于它如实记录的历史印记。这幅千年古画向我们展示,一个时代的风貌是需要各个social CLASS的集体创作的。